什麼是大盤指數?報酬指數?

一般人常說的「大盤」、「市場」,也稱為「指數」,其實是利用公式計算出股票市場概況的結果。打開財經報紙或網路新聞,隨意就可以看到它的蹤影,不只有你熟悉的台灣加權指數,S&P 500NASDAQ、恆生指數等也都是指數。但你想過指數背後真正的意義嗎?以下就來介紹什麼是大盤指數。

讓我們思考一下,要如何利用一個公式來代表整體市場的狀況呢?從直覺來看,股市中有這麼多公司,不如將所有公司全部加總。但加總似乎不太公平,畢竟公司有大有小,於是你想到了一個辦法,大公司就給它大一點份量,小公司就給它小一點份量,大盤指數的編制正是如此! 編制大盤指數是利用數學上的加權平均數,依照公司的市值大小來分配比例,越大市值的公司,佔整體市場的比重就越多;反之,越小市值的公司佔比越少。(關於市值的概念,請見這篇文章)

以台灣加權指數為例,編制的公式是:


其中以100作為原始基期,也就是民國55年開始編制以來的初始數字;「總發行市值」指台灣上市公司所有市值的加總,所以像台積電的市值是台灣股市中最大的,這部分就會被考量進去。

分母的「當日基值」公式是:



所以重點在於「各項調整市值」如何計算。各項調整市值包括公司發放股票股利、現金增減資、可轉換公司債轉換等造成的股數變動,由於更改項目共14種,這裡就不一一介紹,有興趣的讀者請參考證交所網站指數編製要點

值得注意的是,當公司發放現金股息時,等同於將一部份錢發給股東,公司的市值也就相對應的減少,進而導致整體大盤縮水。但投資人實際取得的報酬率,其實包含現金股息,以及持有公司所有權部分的市值變動,也就是利用「調整後股價」計算出的報酬率,因此,為了計算所有投資人報酬率的變動,證交所另外編制了「報酬指數」,將加權指數還原現金股息的部分,或者你也可以想像成全體上市公司從來沒有發放現金股息的結果,這才是真正衡量報酬率的基準,而不是你常在電視上聽到的那個大盤指數。

報酬指數的編製跟加權指數類似,只是將公式 的分母,由公式 替換成公式


由於當日基值會因為這樣的調整而縮小,使得指數提升(分母變小,數值上升),所以報酬指數都會比加權指數更大。台灣證交所網站可以查詢報酬指數加權指數的歷史資料。

我們不是常看到基金的廣告中宣稱,某基金的績效超越大盤?下次注意看這些文宣的比較基準是一般加權指數?還是有還原現金股息的報酬指數?如果是跟美國的S&P 500比較,也要確認是跟一般的S&P 500比?還是跟有還原股息的S&P 500 Total Return比?如果以MSCI為比較基礎的話,則要找Gross Return,而非Price Return,才有包含股息。

我就看過好幾次基金廣告,拿一般指數來當作比較基準,而非報酬指數,畢竟比較一個表現較差的大盤,可以顯得基金報酬好一些。另外如果你自己想要跟大盤比較投資報酬率,也請確認比較基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