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量化交易系列三】量化交易的注意事項 (二)

接續量化交易的注意事項 (一),量化交易要特別的地方還有以下幾點:

4. 資料窺探問題

資料窺探指的是,你使用到歷史的未來資料了!

因為在回測時,要假設我們身歷其境,譬如說如果你的策略是買進創下當天最低價的股票來形成投資組合,但問題是當天還沒收盤,你怎麼可能知道最低價是多少?這就是資料窺探,你使用了歷史裡的未來資料,這是絕對需要避免的。


5. 交易成本

交易手續費及稅負是影響報酬率很重要的因素,特別是針對那些交易頻繁的策略,如果你在回測時沒有把交易成本考慮進去,那回測的報酬率就會高估不少。

以台股來說,若不是交易大戶或電子下單,買進及賣出的手續費是千分之1.425,此外賣出還有千分之3的交易稅,所以如果每天都進出,交易成本又忽略的話,回測出來的報酬率通常就沒有太大意義。(有關美股、港股的交易成本,請見這篇文章)


6. 投資組合及比較的標竿報酬率,要考量「除權息調整」

回測時,所有的報酬率都要以包含公司除權息調整後的股價來計算,或是用已經調整過的報酬率來計算,如此才能反映當時的真實報酬率;若資料沒有包含,可能會大幅低估或高估回測時期的報酬率。

舉例來說,某間公司因為經過反向分割,例如將10股換1股,而使股價變為原本的10倍,但其實該證券的報酬率並沒有改變。若資料庫沒有反應這種狀況,你可能會以為該證券成長了10倍。

同理,另一個常見的錯誤,也是我們常在共同基金文宣上看到的錯誤,就是比較的標竿指數沒有包含除權息。(更多大盤指數和報酬指數的介紹,請見這篇文章)

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比較標竿指數是台灣股市,那應該拿「加權股價報酬指數」來比較,而非「加權股價指數」;若比較的是S&P 500,那比較基準應該是「S&P 500 Total Return Index 而非「S&P 500 Index」;若比較的是各國的MSCI股市,那要選擇的是「MSCI Gross資料」,而非「MSCI Price資料」。

若你看到某個投資組合的回測結果沒有經過調整,這份報告基本上可以丟了!若投資組合的回測結果有調整,但是比較基準指數沒有調整,那除非回測出來的年化報酬率高於標竿指數10%以上,否則同樣可以不用再看下去。因為沒調整的標竿指數報酬率,通常會比經調整的標竿指數報酬率低,一般在年化報酬率5%以內,但長期下來的複利效果會使兩者差距極大,所以如果投資組合的回測結果大幅勝過沒有調整的標竿指數,例如10%以上,這份報告才值得看下去。

但最常見到的狀況是,投資組合的年化報酬率僅小幅勝過未經調整的標竿指數,因此,如果將標竿指數調整成有含股息的,回測模型就會馬上被擊敗了。

若你不知道回測報告的標竿指數是否有經過調整,可以去以下網站自行計算:

2. S&P 500 Total Return Index:按Export可下載Excel檔,其中的TR欄位
3. MSCI Index Data Index LevelGross


文章未完,請見下一篇量化交易的注意事項 (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