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量化交易系列四】量化交易的注意事項 (三)

接續量化交易的注意事項 (),量化交易要特別的地方還有以下幾點:

7. 回測期間不低於10

一般來說,回測期間越長越好,理由就是我們常說的,股市看長不看短,所有太短期的資料都可能只有雜訊,真實的訊號無法呈現出來。例如過去我們分析過S&P 500對上公債的長期資料(請見這篇文章),以及波克夏長期的滾動報酬率(請見這篇文章),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。


另一個原因是回測時間太短,股市可能只反映某段多頭或空頭區間,無法反映整個股市多空循環,在此條件下,原本看似可以在多頭市場賺錢的策略,在空頭市場的報酬率可能就遠低於標竿指數,導致整體報酬率其實根本不如大盤。

所以我們的建議是,交易策略的回測區間若低於10年,同樣可以忽略不看。


8. 採用的指標是否具有經濟、心理層面或邏輯上的意義

回測時採用的財務指標或其他訊號最好具有邏輯性,這樣是比較可靠的,因為只要我們測試夠多訊號,總會找到某些訊號可以擊敗大盤,而那可能只是巧合而已。

舉例來說,我們若發現日本東京某間醫院的病人數量和台股報酬指數成正相關,當病人越多則台股走強,即使如此,也不能代表什麼,我們也不會每天觀察該醫院來做台股交易。

其實只要我們找到夠多數據,總會有和台股走勢相關的數據,但通常後續再觀察,相關性就消失了。所以說,如果投資訊號能夠有經濟上或邏輯上的支持,那是比較好的,我們比較相信在可見的未來,該訊號能夠持續下去

此外有時我們會發現某些訊號可能極為有效,但沒有解釋的方法,在此情況下,也不能代表該訊號沒有實質上的意義,可能只是我們尚未發現好的解釋方法而已,所以訊號是否有邏輯,也就不是回測的強制必要條件,當然還是具有此條件最好。

這也是我對技術分析的看法,技術分析就是採用過去歷史價和量及數學公式所產生的產物,有些技術分析完全沒有邏輯上的道理;有些則被證實有心理學上的意義,例如動能策略(買進過去212個月的強勢股)

所以我認為讀者應該要對技術分析特別留心,坊間不少媒體或課程單純利用技術分析,告訴民眾該技術分析極為有效,跟著做穩賺、產生第二份收入……說的頭頭是道,並拿出幾個案例說明果然採用是有效的,但讀者應該要小心留意,那很有可能只是盡挑好的來說,也就是我們提到的確認偏誤。正確的方式是,運用該技術分析,回測所有母體股票,看看歷史回測後,有效的比率有多少?整體建構的投資組合是否又可以勝過標竿指數?


所以我的觀點是,沒有經過回測證明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,就不要採信

文章未完,請見下一篇回測方法的最大限制